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开展“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宣传活动

发布于 2021-11-25 18:27

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识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决定在11月18日-24日组织开展“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扩大认知,遏制耐药”。

2021年11月18日-24日,我院药剂科开展了“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通过张贴海报、悬挂宣传条幅、播放宣传片、发放抗微生物药物用药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就医群众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

活动现场,药师们不仅为医院患者发放了抗微生物药物用药宣传单,还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原则、使用误区、滥用危害、常见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等方面向患者详细讲解了相关知识。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不随意购买抗微生物药物,应凭医生的处方购买使用,遵医嘱合理用药,只选用对症的药物,按正确的方法用药,足量足疗程使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卫生,平时多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几率。

通过本次宣传周活动,不仅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还牢固树立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意识,不断提升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水平。将组织开展临床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题培训。切实做到杜绝抗菌药物滥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奠定基础。

知识拓展

Hi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抗微生物药吧!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

◆抗细菌药物,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

◆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等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利巴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等

◆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驱虫药)、氯喹(抗疟药)等。


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耐药?


误用和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导致微生物耐药的最主要原因。从首个抗生素“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抗微生物药物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机构、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等各个领域。

没有被降解的药物和药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通过粪便、尿液、废料、废水等被排放到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抑制或杀死了敏感的微生物,促进了耐药微生物的生长,打破了生态的平衡,造成了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超级细菌”“超级真菌”不断涌现。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感冒药、退烧药。大部分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是无效的,很多炎症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使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而发烧只是一种症状,需经医生诊断、明确病因后再用药。

◆误区二:贵的药物比便宜的好,新的药物比老的好。抗微生物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要因病、因人选择合适的药物。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而且新的抗微生物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药发生了耐药,如果老药有疗效,应当使用老药治疗。

◆误区三:盲目增减剂量,一旦症状缓解就随意停药。盲目加量可能不会增加药物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另外抗微生物药物的治疗有一定的周期,如果治疗一有效果就停药的话,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容易促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频繁更换品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联合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能用一种抗微生物药物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遏制微生物耐药,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随意自行购买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需要哪一种抗微生物药物,要凭医生处方购买和服用。

◆不主动要求开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效,这就需要专业诊断,例如,90%的感冒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

◆不任意服用、不随便停用,严格遵照医嘱、按疗程、安全可靠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然按医嘱要求规律服药。

◆良好个人卫生措施有助于预防感染。经常洗手,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并且保持食物卫生,生熟分开,安全煮熟后食用。

◆多运动,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减少前往人流密集的场合,应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信息来源:药剂科

咨询电话:0856-5728114

急救电话:0856-8829999

分别点击以下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就医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