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系列活动(32)——能群所以正心

发布于 2021-11-25 17:00




2021年11月24日中午,微风和畅,久违的社会学读书会伴随暖阳如约而至。孟老师说“今天,我们以学长讲书的形式欢迎新一届‘在路上’成员的加盟”,选取的书目是景天魁教授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希望我们在中国社会学的理路里找到时代的问题,希望我们在国民性格的绵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王宝瑞学长为我们分享了此书。他介绍道,以荀子“群学”为代表的本土社会学传统资源,是以墨子“劳动”概念为逻辑起点,以荀子“群”概念为核心,以儒家“民本”概念为要旨,以礼义制度、规范和秩序为骨架,以“修齐治平”为功用,兼纳儒墨道法等各家之社会范畴,所构成的中国社会学早期形态。作者提出4个基础性概念和30个基本概念,构成了群学概念体系,以此作为证明群学存在性的根据,以及实现其历史性的载体和意义。

随后,宝瑞学长为我们详细梳理了荀子群学的“起源”和“绵延”。从起源来讲,荀子群学作为中国社会学之源,具有人本性、整合性、贯通性和致用性的特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也与西方社会学具有相似性。从绵延来看,荀子群学的绵延过程以概念为载体;其中,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群”“伦”“仁”“中庸”。“群”体现人本性;“伦”体现整合性,明伦才能和群;“仁”体现贯通性,是社会构建的基础理念;“中庸”体现致用性,是天下之正道。此外,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合群”“能群”“善群”“乐群”。其中,他详细阐述了修身层次的内容,从家、宗族、孝、礼、义、信、义这七个层面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内涵外延、历史起源、演变过程和时代意义等多方面内容。


孟老师点评道,宝瑞学长讲到的“正心”,是对个人的道德约束,也是社会的伦理规范;是实现个人社会化之始,也是实现社会的礼制秩序重要途径。同时,“信”不仅包括个人对身边朋友的义理之信,也包括家族、郡县、国界的治理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小到个人层面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行,大到国家层面的对外交往规则和社会秩序。西方崇尚个体主义和理性精神,内省文化的缺失不足以支撑其行稳致远。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兴起、社会趋于原子化,在全球化语境的挑战下,我们的中华文化蕴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人类互惠互利,才灭掉了老虎、豹子、狮子、豺狼。我们单打独斗是斗不过它们的。你再优秀、再卓越,在这些野兽面前,也是弱者。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战胜豺狼虎豹,为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我们一起合作,就是我们是能群的动物。换句话说,人类能够绵延历史靠的是友善互助、靠的是正心修身。


正心修身,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品德,也能将自我的积极改变传递给身边的人。正如读书会上,有同学提到,希望通过研究和自身努力,为身边的同学和性别公正做出贡献。同时,老师也对“在路上”团队提出期许,希望我们在读书与思考中探索新的视野,在交流与争鸣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正心与修身中提升个人修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点滴力量。


END


文字|叶梓怡

图片|魏方彦

编辑|吴桐

审核|孟亚男